歷史記載
王重陽,原名中孚,字允卿;中武舉狀元後改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後改名嚞,字子明,道號重陽子,以號行。陝西鹹陽人。最偉大的宋代道士。曾應全國武舉,中狀元為官。金正隆四年(1159年)隱修終南山,在鄠縣劉蔣村(今陝西戶縣境內)附近掘地為穴,居於其中修道,榜其所居為“活死人墓”。數年後,得呂洞賓真傳,在關中廣收門徒,組織建立了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後又雲遊四方,在山東、河南等地傳道,其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和孫不二被稱為“全真七子”,遵從師命,各立門戶,分創遇仙、南無、隨山、龍門、蝓山、華山、清靜七大流派,徒眾遍布全國。金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陽飛升於汴京(今河南開封),弟子將其靈柩運回鄠縣,葬於劉蔣村側,該地後來被天下道教徒尊稱為“祖庵”,即今戶縣祖庵鎮重陽宮。其著作有《重陽全真集》《重陽教化集》《重陽立教十五論》《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等。全真教在元代大盛,世祖、武宗分別追尊王重陽為“重陽全真開化真君”和“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生平概述
王重陽(1112~1170)中國金代道士。道教全真道創始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後改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後,改名嚞,字知明,號重陽子。祖籍陝西鹹陽大魏村,出生於庶族地主家庭,後遷終南縣劉蔣村。幼好讀書,後入府學,中進士,系京兆學籍。金天眷元年(1138),應武略,中甲科,遂易名世雄。
年47,王重陽深感“天遣文武之進兩無成焉”,憤然辭職,慨然入道,隱棲山林。金正隆四年(1159),棄家外游,自稱於甘河鎮遇異人授以內煉真訣,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時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又號“行菆”,自居其中,潛心修持2年。
三年,功成丹圓,王重陽遷居劉蔣村。七年,獨自乞食,東出潼關,前往山東布教,建立全真道。其善於隨機施教,尤長於以詩詞歌曲勸誘士人,以神奇詭異驚世駭俗。在山東寧海等地宣講教法。同時,先後收馬鈺、孫不二、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郝大通、王處一為弟子,遂後建立全真教團。收弟子7人,後世稱全真七子。十年攜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4人返歸關中,卒於開封途中。葬於終南劉蔣村故庵(今陝西戶縣祖庵鎮)。金章宗賜庵名為靈虛觀。元太宗加封為重陽萬壽宮。全真道尊為祖庵或祖庭。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為重陽全真開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為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
其傳世著作有《重陽全真集》,內收傳道詩詞千餘首,另有《重陽立教十五論》 、《重陽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統道藏》。
思想教義
王重陽創立全真教,主張儒、釋、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提出“三教從來一祖風”的融合學說。全真道內以《道德經》、 《孝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必修經典,認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靜定、心地清靜便是修行的真捷徑。所以,全真道不崇尚符籙,不事黃白煉丹之術。
傳統道教自南北朝寇謙之、陸修靜改革、整頓後,歷隋唐五代宋的漫長歲月,尤其到北宋末年,已呈現不景氣趨勢。以符籙派為主流的道教,支派爭流,一些道流徇末遺本,出現一些流弊,引起社會一些不好的輿論。作為有識之道教知識分子,不能不思其改革。
姬志真在《重陽祖師開道碑》中說:“原夫至道出自先天,太上卓爾立其宗,累聖襲而張其後,靈源妙本,既發而不蒙,出楗玄關,大開而弗閉。從茲設教,代不乏人。然而順世污隆,乘時步驟,去聖愈遠,靈光不屬。波瀾既盪,異派爭流,枝葉方聯而紛華竟生。散無名之大朴,遺罔象之玄珠,忘本迷源,隨聲逐色。正塗壅底,道間荒涼。由是聖人復起,究天元一氣之初,洪造更新,應歷數萬靈之會,天挺神授而力拯頹網,祖建宗承而載維新紐、棄華摭實,授溺錄迷。革弊鼎新而玄關復啟焉。重陽祖師乃其人也……。”
王重陽是接受這一派的思想,以新的宗旨、修持方法對舊道教進行了大量的改革,進一步把老莊清靜無為的思想貫徹到教義中。王重陽以《道德經》則尊道,主張無心忘言,柔弱清靜。正心誠意,少思寡慾。注重修行,分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內修,其修持大略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宗。全真因內修“求返其真”,主張功行雙全,以期成仙證真,所以叫“全真”。這種內修主要是修養精神,即性,也稱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張濟世度人。
師承譜系
太上老君傳——瑤池金母,瑤池金母傳——白雲上真,
白雲上真傳——東華帝君王玄甫,
東華帝君王玄甫傳——正陽帝君鍾離權,
鍾離權授——純陽帝君呂洞賓和明悟帝君劉海蟾,
呂洞賓授——輔極帝君王重陽,
王重陽授——北七真。
全真道統自老子始,東華帝君王玄甫為全真道的始祖。
北五祖即是王玄甫已降的五位祖師,即東華帝君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後經元世祖、武宗的詔尊,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等遂被全真道北宗奉為“五祖”。全真道因有南宗北宗之分,王重陽等屬北宗,故名北五祖。
開劫度人
歷史小說、電影電視劇都有廣泛的介紹。而真實的王重陽雖然沒有電影電視中的神話,但是在歷史上。王重陽為民眾伸張正義,治病救人。王重陽寫的《易演冊》為他中年對周易、相術、自然,一種深入的闡述。其中有些內容到現代也極其有價值。王重陽在相術學其實也有突出的研究,古代人認為掌握精深的相術學代表一個人的學識和修養程度的高低。全真七子
道教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的七位嫡傳弟子。即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因其對全真道的傳播和發展作過貢獻,被尊為北宋真人,並得到元世祖的詔封。他們多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文化,師承王重陽三教合一思想,雖各創一派,但宗教思想和修煉方式大致相似。“全真七子”在金庸小說中被藝術化了, 《射鵰英雄傳》後的附錄,也不詳盡。
馬鈺
馬鈺,初名從義,字宜甫,一名鈺字玄寶,號丹陽子。漢扶波將軍援之後,本扶風人,五代兵亂遷寧海。世業儒,祖覺,字翠叟,至孝,通五經,父師揚,字希賢。儀觀修偉,沉靜有度量,以孝義稱。後馬丹陽師從重陽祖師,得祖師九轉還丹功夫(悟五行不到之言,得九轉還丹之訣)。大元六年已已正月褒贈丹陽抱一無為真人。後改動為丹陽抱一無為普化真君。
譚長真
譚長真,名玉字伯玉後名處端,字通正,號長真子,乃王重陽祖師所授之也。世宗大定七年聞王重陽祖師在馬丹陽家。逕往乞備門弟子。得到重陽祖師四句真言詩一首而契身於道(金骨仙姿,得四言而契道)。後譚祖東遊抵陽武縣北,夜見北斗交換,星如車輪。及呼道眾觀之,其星尚如雞卵,動搖不定。久之復故,師念聖號甚勤。大元至元六年已已正月褒贈長真雲水蘊德真人。後改動為長真凝神玄靜蘊德真君。
劉長生
劉長生,名處玄,字通妙,長生其號也。金熙宗皇統七年七月生於東萊之武官莊。是年九月,王重陽祖師與其徒馬丹陽、長真自東而來,師與母但往參謁祖師,一見之問:“汝解壁間語否?”師不言,四人相視而笑,正所謂“目擊道存之妙也”。按《道藏·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及《金蓮正宗》,大元至元六年已已正月褒贈長生輔化明德真人,後改動為長生輔化宗玄明德真君。丘處機
丘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人,世為顯姓。生於宋高宗紹興十八年正月十九日。金熙宗大定六年,師甫十九居崑嵛山間,聞重陽師於寧海全真庵即往師焉。後來,邱祖曾在蟠西河積功磨性經歷了六年,龍門洞內又坐了七年的真功(蟠西六年,龍門七載),圓滿得道,被皇帝賜予敕書虎符,管領天下道教(道功備而名聞時主,丹符錫而掌握神仙)。大元至元六年已已正月褒賜長春演道主教真人。後改動為長春全德神化明應主教真君。
王處一
王處一,寧海東牟人,玉陽其號也。金熙宗皇統二年壬戌三月十八日,母周氏夜夢紅霞繞身驚寤。世宗大定八年在文登牛仙山居,人告以王重陽祖師到,即謁全真庵請為門弟子。後於武宗時加封為玉陽體玄廣慈普度真君。俗稱侖山王祖,留傳侖山派。
郝大通
郝大通,字太古,山東寧海人,廣寧其號也。金熙宗天眷三年正月初三生。世宗大定三年,遇重陽祖師於寧海州,背坐於石,郝曰:“請先生回頭!”重陽祖曰:“君何不回頭?”郝忽驚異!遂拜為師。大元至元六年已已正月元世祖褒賜廣寧通玄太古真人,後武宗時加封為太古廣寧通玄妙極真君。世稱華山郝祖,流傳華山派。
孫不二
孫不二,號清淨散人。寧海豪族孫忠翊之幼女也。金太祖天輔二年戊戌春,母夢七鶴舞於亭,一鶴漸入懷,覺而有娠,至己亥正月五日乃生。因夫拜重陽祖為師,遂亦拜重陽祖為師;師授以天符雲籙秘訣。《道藏·歷世真仙體道通鑑續編》大元至元已已正月褒賜清淨淵真順德真人。後元世祖時敕封為清淨淵真玄虛順化元君。俗稱清淨孫祖,流傳清淨派。
全真與抗金
王重陽一生在女真人統治下的金代從事宗教活動,從來沒有反抗過金國朝庭。王重陽融道、佛、儒思想於一爐,聲稱“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主張三教平等、三教合一,並以《道德經》 、《般若心經》《孝經》為全真道徒必修經典。王重陽的修行方式客觀上很適合女真和蒙古統治者的需要。
真和蒙古統治者入主中原,最傷腦筋的就是沒有好辦法化解民族矛盾,而王重陽的清修主張正好消磨漢人反抗異族統治的鬥志,有利於緩解民族矛盾和鞏固異族君主的統治地位,所以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派在金元兩個外族統治時代得到迅猛發展,並得到了官方的全力支持,王重陽也從而被元朝皇帝先後冊封為“重陽全真開化真君”和“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全真教的活動中心也固定到首都燕京,建立了太極觀(後改名長春宮),並成為全真派的最高殿堂。
全真道觀
白雲觀
白雲觀,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位於北京西便門外二里許,自元以降,久為全真“第一叢全真教林”。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道教協會、中國道教學院及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國性道教組織、院校和研究機構先後設在這裡。在廣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著崇高的地位。同時,它又以收藏道教文物最豐富,保存最完整而吸引著國內外大批信徒和遊人。
據《北平廟宇通檢》記載:白雲觀前身系唐代的天長觀故墟。金正隆五年(1160年),北京契丹族南侵,天長觀遭兵火焚燒殆盡。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歷時七載,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泰和二年(1202年)正月望日,不幸罹於火災,僅餘老君石像。翌年重修,建成後,改名曰:“太極宮”。元初邱長春真人自雪山東歸。當時宮觀一片淒涼,遍地瓦礫,長春真人遂命盤山棲雲子王志謹主領興建,歷時三年,殿宇舍館又煥然一新。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邱長春真人羽化於此,同年,成吉思汗諭旨改稱為“長春宮”元末,連年爭戰,長春宮原殿宇日漸衰圯,後重修工程改以處順堂為中心展開,明初易名為白雲觀。
煙霞洞
煙霞洞,洞內供奉著“七真人”雕像。位於崑嵛山西北隅,由一突兀岩石自然造化而成。洞室呈橢圓形,深7米,高3米,洞壁上刻全真教“煙霞洞”三個大字。洞內供奉著“七真人”雕像。金大定七年(1167),鹹陽道士王重陽自終南山雲遊東下,聚徒講道於煙霞洞中,並收丘處機等七個弟子,號稱“北七真人”,以此為中心,在寧海(牟平)、文登、萊州等地傳道,創立了道教中的一個新的宗派——全真派。煙霞洞即成為創立教派的“洞天福地”。“七真人”中以丘處機最為有名,被元太祖成吉思汗封為國師,尊為“神仙”,成為統領全國道教的一代宗師,使全真教得以在全國盛行。煙霞洞,神清觀是全真教的祖庭,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國道教宗奉的聖地。如今,金庸武打電視劇《射鵰英雄傳》中的“全真七子”石雕像、銅碑、聖旨碑、丹井、“七真”墓保護完好。
主要作品
其傳世著作有《重陽全真集》,內收傳道詩詞約千餘首,另有《重陽立教十五論》、《重陽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統道藏》。
歷史小說、電影電視劇都有廣泛的介紹。而真實的王重陽雖然沒有電影電視中的神話,但是在歷史上。王重陽為民眾伸張正義,治病救人。王重陽寫的《易演冊》為他中年對周易、相術、自然,一種深入的闡述。其中有些內容到現代也極其有價值。王重陽在相術學也有其實也有突出的研究,現在很多人覺得相術是屬於迷信,引用恩格斯的一句話“在沒有科學的時代,迷信就是科學”,因此古代人認為掌握精深的相術學代表一個人的學識和休養程度的高低。
下面是王重陽在《易演冊》裡面具有突出貢獻的內容
1、對於本命年的闡述
風水學上也被叫做命犯太歲。簡單那說就是一個人出生時的屬相,恰好是和本年屬相相同就被叫做“太歲相同”,民間稱為犯太歲也稱作是本命年,詩曰: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因此,在哪一年裡出現犯太歲必定百事不順,事業多困厄,身體多病變,因此務必要化解保平安《序卦傳》這本書其記載化解本命年太歲災難方法是女士佩戴藍絨晶飾品、橘子石飾品或石碑護身符(石碑護身符是由“紅竹石、四葉幸運石、雲海石、蜜蠟石”以上4種製作而成的)。藍絨晶飾品、橘子石飾品、石碑護身符上面3個物品同時佩戴任何兩種都可以化解,男士佩戴紅竹石飾品、影子石飾品、石碑護身符(石碑護身符是有影子石、紅竹石、橘子石製作而成)紅竹石飾品、影子石飾品、石碑護身符三者選2種佩戴才可以化解本命年凶煞。
2、苦情痣的闡述
苦情痣位於脖子後面正中央1寸範圍內(一寸約是3厘米)位置的痣,屬於非常吉利的吉祥預兆。有苦情痣的人,雖然戀愛辛苦艱難,但是得到愛情後會甜美穩固,不會出現婚變。按照八卦,苦情痣位於坤位,如果女士同時佩戴藍絨晶飾品和石碑護身符(女士的石碑護身符以蜜蠟石、四葉幸運石、紅竹石製作而成)、男士佩戴影子石飾品、紅竹石飾品、或者石碑護身符(男士石碑護身符是以蜜蠟石、雲海石、四野幸運石製作而成)。男士在影子石飾品、紅竹石飾品、石碑護身符3種里選擇2種同時佩戴可以,激活苦情痣本身所有的福運,平時不激活的人,生活、工作、學習上都會遇到小人干擾、感情也波折不定、工作、學習、事業上都很難如意。已婚的人也會多病,特別是女士如果有苦情痣婚後一定得婦科疾病。如果佩戴激活福運的晶石,人生會有很大的改變。可以化解凶煞、消除波折、事業、財運、學習上都會順風順水。女子可以旺夫,男子可以旺子。根據中醫學苦情痣位於奇經八脈中的督脈,這條經脈是決定人生死的重要經脈。陰陽五行中為“陰”,有苦情痣的人,最忌諱佩戴象牙製品,因為象牙五行屬陰,一旦佩戴,陰氣過重沖入百會穴,陽氣耗竭,不光如此因為苦情痣是與所愛人相連,佩戴象牙後會逐漸剋死愛人、親人、孩子,一旦佩戴象牙初期身邊出現很多小人、之後多病,最後會死於非命。而且根據隋唐藥書《月王藥診》記載有苦情痣的人禁忌的食物有熊掌、蛇、猴子、魚翅、狗、貓、野禽、這些都因為在中醫理論中,會封閉督脈,造成氣脈阻塞,效果和佩戴象牙相似。
其他信息
2009年11月18日,由中國道教協會主辦,陝西省道教協會、北京白雲觀、香港青松觀、戶縣重陽宮承辦的道教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靈柩安奉大典在戶縣重陽宮舉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國家宗教局副局長齊曉飛,省政協副主席張偉等出席典禮並講話。
王重陽離家別舍結庵靜修,融儒釋道三家思想於一體,奉《孝經》、《心經》、《道德經》為經典,創立了全真派。之後,他在陝西、山東等地傳教,收納馬丹陽、邱處機、劉處玄等七人為徒弟,為全真派的發揚光大奠定了堅實基礎。王重陽去世後,全真七子在廣為傳道的同時,還說服成吉思汗罷兵止殺,挽救蒼生於危難,使得全真派更加風行天下。王重陽逝世於河南,後歸藏戶縣祖庵鎮。“文革”時,重陽墓被掘,靈骨被拋,好心的祖庵村村民趙茂忠偷偷將靈骨撿回虔誠掩埋,並於2005年交回重陽宮。
立教十五論
第一:論住庵
凡出家者,先須投庵。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漸得安,氣神和暢,
人真道矣!凡有動作,不可過努,過勞則損氣,不可不動,不動則氣血凝滯,須要動靜得其中,然後可以守常安分,此是住庵之法。
第二:論雲遊
凡遊歷之道有二:一者看山水明秀,花木之紅翠,或玩州府之繁華,或賞寺觀
之樓閣,或尋朋友以縱意,或為衣食而留心,如此之人,雖行萬里之途,勞形費力,遍覽天下之景,心亂氣衰,此乃虛雲遊之人。二者,參尋性命,求問玄妙,登□□ 之高山,訪明師之不倦。渡喧轟之遠水,問道無厭。若一句相投,便有圓光內發。了生死之大事,作全真之丈夫,如此之人,乃真雲遊也。
第三:論學書
學書之道,不可尋文而亂目,當宜采意以合心。舍書探意采理,舍理采趣,采
得趣,則可以收之入心,久久精誠,自然心光洋溢,智神踴躍,無所不通,無所不解。若到此,則可以收養,不可馳騁耳!恐失於性命。若不窮書之本意,只欲記多
念廣,人前談說,夸訝才俊,無益於修行,有傷於神氣。雖多看書,與道何益?既得書意,可深藏之。
第四:論合藥
藥者,乃山川之秀氣,草木之精華。一溫一寒,可補可泄,一厚一薄,可表可
托。肯精學者,活人之性命,若盲醫者,損人之形體,學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無以助道。不可執著,則有損於陰功,外貪財貨,內費修真,不是今生招愆,
切忌來生之報,吾門高弟,仔細參詳。
第五:論蓋造
茅庵草舍,須要遮形,露宿野眠,觸犯日月茍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為。
大殿高堂,豈是道人之活計。斫伐樹木,斷地脈之津液,化道貨財,取人家之血脈。只修外功,不修內行,如畫餅充飢,積雪為糧,虛榮眾力,到了成空。有志之人,
早當覓身中寶殿,體外朱樓,不解修完,看看倒塌。聰明君子,細細察詳。
第六:論合道伴
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然先擇人而後合伴,不可先
合伴而後擇人。不可相戀,相戀則系其心,不可不戀,不戀則情相離。戀與不欲,得其中道可矣!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不明著外境,無智
慧性愚濁,無志氣乾打哄,此三不合也。立身之本,在叢林全憑心志,不可順人情,不可取相貌,唯擇高明者,是上法也。
第七:論打坐
凡打坐者,非言形體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坐也。真坐者,須十二時辰,住
行坐臥,一切動靜中間,心如泰山,不動不搖,把斷四門,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內,但有絲毫動靜
思念,即不名靜坐。能如此者,雖身處於塵世,名已列於仙位。不須遠參他人,便是身內聖賢。百年功滿,脫殼登真,一粒丹成,神遊八表。
第八:論降心
凡論心之道,若常湛然,其心不動,昏昏默默,不見萬物,冥冥杳杳,不內不
外,無絲毫念想,此是定心,不可降也。若隨境生心,顛顛倒倒,尋頭覓尾,此名亂心也,速當剪除,
不可縱放,敗壞道德,損失性命。住行坐臥,常勤降聞見知覺,無病患矣!
第九:論煉性
理性如調琴,弦緊則必斷,慢則不應,緊慢得中,琴可調矣!則又如鑄劍,鋼
多則折,煬多則卷,鋼煬得中,則劍可鑄矣,煉性者,體此二法,則自妙也。
第十:論匹配五氣
五氣聚於中宮,三元攢於頂上,青龍噴赤霧,白虎吐烏煙。萬神羅列,百脈流沖。
丹砂晃朗,鉛汞凝澄,身且寄向人間,神已游於天上。
第十一:論混性命
性者神也,命者氣也。性若見命,如禽得風,飄飄輕舉,省力易成。陰符經云:
“禽之制在氣。”是也。修真之士,不可不參,不可泄漏於下士,恐有神明降責。性命是修行之根本,謹緊鍛鍊矣!
第十二:論聖道
入聖之道,須是苦志多年,積功累行,高明之士,賢達之流,方可人聖之道也。
身居一室之中,性滿乾坤,普天聖聚,默默護持,無極仙君,冥冥圍繞。名集紫府,位列仙階,形且寄於塵中,心已明於物外矣!
第十三:論超三界
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三界也。心忘慮念,即超欲界,心忘諸境,即超色
界,不著空見,即超無色界。離此三界,神居仙聖之鄉,性在玉清之境矣!
第十四:論養身之法
法身者,無形之相也。不空不有,無後無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長。用則無所
不通,藏之則昏默無跡。若得此道,正可養之。養之多則功多,養之少則功少。不可願歸,不可戀世,去往自然矣!
第十五:論離凡世
離凡世者,非身離也,言心地也。身如藕根,心似蓮花。根在泥而花在虛空矣!
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聖境矣!今之人,欲永不死,而離凡世者,大愚不達道理也!
言十五論者,警門中有志之人,深可詳察之。
歷史評價
王重陽是道教重要派別全真教的創始人,出生於宋徽宗政和二年(1113年1月11日)。據說因為他喜歡陶淵明,便改名知明。又因與陶淵明一樣喜愛菊花,而菊花在重陽節開放,便給自己起了個號叫重陽子。王重陽出身於一個“家業豐厚”的富裕家庭。他的一生正值北宋淪亡,金人入侵,民族災難深重的時代。青年時代,他“痛祖國之淪亡,憫民族之不振”,曾於金熙宗天春年間應過文、武試,得中文、武雙舉人,有志於拯救民族危難。但由於南宋政權孱弱,捨棄廣大北方人民不顧,苟且偏安,王重陽的抱負沒有能夠施展。抗金失敗後,王重陽掘地穴居,稱之“活死人墓”,以方牌掛其上,書雲:王害瘋(王自稱瘋子)靈位。七年後,王重陽走出活死人墓,開始以另一種方式實現自己的理想。
王重陽文才還是不錯的,留下了許多著作。他使道教從哲理上開創了一個新局面。王重陽融道、佛王重陽墓、儒思想於一爐,聲稱“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主張三教平等、三教合一,並以《道德經》《般若心經》《孝經》為全真道徒必修經典。王重陽不尚符籙,不事黃白,不信白日飛升,以修煉內丹為成仙證道的手段。其修煉法下手功夫重在“清靜”二字,為此強烈主張修道者必須出家,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行苦修。王重陽的修行方式客觀上很適合女真和蒙古統治者的需要。女真和蒙古統治者入主中原,最傷腦筋的就是沒有好辦法化解民族矛盾,而王重陽的清修主張正好消磨漢人反抗異族統治的鬥志,有利於緩解民族矛盾和鞏固異族君主的統治地位,所以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派在金元兩個外族統治時代得到迅猛發展,並得到了官方的全力支持,王重陽也從而被元朝皇帝先後冊封為“重陽全真開化真君”和“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全真教的活動中心也固定到首都燕京,建立了太極觀(後改名長春宮),並成為全真派的最高殿堂。